水资源监测数据传输规约SL/T 427-2021是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21年发布的一项标准,它规定了水资源监测过程中数据采集、传输和交换的技术规范。该标准的制定有利于促进水资源监测系统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,提高水资源监测数据的质量。标准制定之前,由于缺乏统一的传输规范,各地区、各部门的水资源监测系统大多自行开发数据接口,存在数据孤岛,信息共享困难的问题。
这个标准规定了水文、水质、水土保持等监测数据的编码格式、传输协议、接口规范等内容。在数据编码方面,它采用了XML格式,以便不同系统之间实现数据交换的互operability。XML作为一种通用的数据传输格式,具有自描述性、独立性、兼容性等特点,非常适合不同监测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与整合。相比之前的定长格式,XML编码可以减少存储空间,便于传输,也方便接收系统进行解析和处理。
在传输协议方面,它采用了SOAP协议进行数据传输,以保证传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。SOAP是一种基于XML的协议,它定义了一套标准的通信协议,使得两台计算机可以通过HTTP进行交互。与直接使用HTTP进行数据传输相比,SOAP对数据进行了封装,支持了加密、认证等功能,可以防止非法数据拦截,确保了数据传输过程的安全性。
标准中还定义了Web Services接口规范,监测系统只要遵循这个接口,就可以实现机对机的自动化数据交换。这为跨平台、异构系统之间的数据整合提供了可能。各监测系统只需支持该规范定义的接口,即可与其他系统进行数据交互,无需二次开发。这大大降低了不同系统集成的难度和成本。
此外,标准中还规定了数据传输的服务地址、传输周期、数据校验方法等内容。如水文观测数据的服务地址为http://…/HydroInfoReportService,传输周期为日传输。接收方需要对数据进行校验,如果发现错误则需要反馈给发送方。这些规定明确了传输流程和质量控制方法,有助于规范数据传输行为,确保传输质量。
总体来说,水资源监测数据传输规约SL/T 427-2021的制定标志着我国在水资源监测信息化建设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。该标准有助于整合水资源监测网络,形成统一开放的监测数据共享平台,为科学水资源管理和洪涝灾害预警提供数据支持。但是要充分发挥标准效用,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配套工作:
1. 加强标准培训和宣贯。要举办专题培训班,向水资源监测系统开发商和管理人员深入讲解标准的主要内容、实现方法和效益。建立常态化宣贯机制,使标准理念和方法深入人心,自觉遵循执行。
2. 提供标准实施技术支持。要成立技术工作组,编写标准实施手册和参考文档,解决各地区、各系统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。提供开发工具和代码示例,降低标准实施门槛。
3. 完善配套法规政策。要制定数据资源开放共享的管理办法,提供数据安全保障,明确各方权利和义务。建立标准实施评估机制,将标准落实情况纳入绩效考核体系,强化工作责任。
4. 加强标准持续完善。标准实施后,要广泛收集用户反馈意见,并根据新技术新业务需求,适时修订和完善标准,使之与实际保持一致。
水资源部门要进一步推进标准的实施应用,不断完善数据传输接口,以提高水资源监测能力和水资源管理水平。要充分利用水资源监测数据支持流域管理、水资源评价、水资源战略规划等工作。同时,要探索监测数据与气象、环境、海洋等部门数据的融合应用,支持综合性水资源管理与服务。
咨询热线
0592-596777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