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息摘要:
老铁们好,我是星创易联的技术工程师老张。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去年我们处理的真实案例,这个项目让我印象特别深刻,因为真的是差点出大事。通过这个案例,我想跟大家详细聊聊在复杂地质条件下……
老铁们好,我是星创易联的技术工程师老张。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去年我们处理的真实案例,这个项目让我印象特别深刻,因为真的是差点出大事。通过这个案例,我想跟大家详细聊聊在复杂地质条件下,应该如何布设监测方案。
项目背景
这是西南地区一个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,一个高达45米的路堑边坡,坡度约60°。地质条件相当复杂:上部20米是强风化砂岩,中间15米是泥岩与砂岩互层,底部10米是全风化页岩。最要命的是,这个边坡下方200米就是一个小型居民区。
初期问题
项目开工后不久,就发现了几个严重隐患:
- 坡面出现多条纵向裂缝,最宽处达到12mm
- 局部岩体出现松动现象
- 排水沟多处错位变形
- 周边居民反映地下水位明显上升
监测方案设计
考虑到现场情况,我们设计了一套多层次监测方案:地表监测系统 在边坡上布设了12个GNSS监测点,分三排布置:
- 坡顶布设4个
- 坡中布设5个
- 坡脚布设3个 监测点间距根据地质条件设置在30-50米,确保能完整反映边坡变形趋势。
深部监测系统 布设了6个深层位移监测点:
- 坡顶2个,深度45米
- 坡中2个,深度35米
- 坡脚2个,深度25米 测斜管采用了内径76mm的铝合金管,每0.5米设置一个测点。
地下水监测系统 设置了4口自动测压管:
- 不同深度:15米、25米、35米、45米
- 采用全自动压力式水位计
- 监测频率:每小时一次
裂缝监测系统 在主要裂缝处布设了8个智能裂缝计:
- 监测范围:0-100mm
- 精度:0.01mm
- 采样频率:每30分钟一次
数据采集与传输
采用了三级传输架构:
- 现场层:各监测设备通过RS485总线接入就近的数据采集器
- 传输层:采用双链路设计
- 主链路:4G工业路由器
- 备用链路:LoRa无线网络
- 平台层:部署在阿里云服务器,确保7×24小时稳定运行
供电系统设计
考虑到现场供电困难,采用了双重备份:
- 主供电:200W太阳能系统
- 单晶硅光伏板
- 80Ah磷酸铁锂电池
- MPPT控制器
- 备用供电:市电+UPS
关键时刻
方案实施后第三个月,系统检测到异常:
- GNSS监测点显示坡顶24小时内位移达到8mm
- 深层位移显示地下25米处有明显剪切带
- 地下水位在持续上升
- 多个裂缝开始加速扩展
我们立即启动了应急预案:
- 提高采样频率:
- GNSS改为每15分钟一次
- 测斜仪改为每4小时一次
- 水位、裂缝监测改为每10分钟一次
- 加密监测点:
- 增加4个GNSS监测点
- 新增2个测斜孔
- 补充6个裂缝计
- 分析研判: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:
- 滑动面位于泥岩与砂岩接触带
- 地下水位上升是主要诱因
- 变形呈加速发展趋势
应急处置
基于监测数据,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:
- 紧急降低地下水位:
- 临时加固:
效果验证
处置后一周内的监测数据显示:
- 位移速率降到0.2mm/天以下
- 地下水位下降了8米
- 裂缝趋于稳定
- 深部位移基本停止
经验总结
监测系统配置经验
- 多手段结合:
- GNSS监测表面位移
- 测斜仪监测深部变形
- 水位计掌握地下水情况
- 裂缝计观察表面变化
- 合理布点:
- 数据采集:
实用技术要点
- GNSS安装:
- 基准站选址要稳定
- 监测站要考虑避雷
- 天线固定要牢靠
- 测斜管安装:
- 供电系统:
投资成本分析
整个监测系统投资明细:
- 硬件设备:约85万
- 安装施工:约25万
- 运维费用:约12万/年
- 应急增补:约15万
看似投入不小,但考虑到该边坡下方就是居民区,这笔投入是非常值得的。实际上,这套系统最终避免了一起可能造成重大损失的地质灾害。
最后建议
- 前期勘察要细致,不能想当然
- 监测方案要留有冗余和扩展空间
- 关键部位要采用多手段交叉验证
- 应急预案要提前准备
- 宁可多投入些,也不能存在监测盲区
各位老铁,如果你们在边坡监测方面遇到什么难题,欢迎随时联系我们星创易联技术团队。2